宜城市政協(xié)委員 沈啟勝
當前一些地方新農村建設試點脫離實際,走調變味。有的甚至不惜新增巨大債務搞試點,試點村熱熱鬧鬧,非試點村冷冷清清。群眾說,這些典型好是好,就是學不了,是形式主義的“政績工程”。
一些地方辦“試點”不是著眼于推進全局,而是把試點當盆景樹形象,導致與整體工作脫節(jié)。試點大多選在城邊、路邊、經濟條件好的村莊,內容大多是“蓋新房、修馬路、刷墻壁、立標牌、搞衛(wèi)生”;集中人力、物力,資金往試點投,干部往試點派,政策往試點傾斜,有限的資源過分集中在少數試點上。試點村修了路,蓋了房,有了低保,領導還在張羅綠化、亮化、美化;而真正需要幫扶的偏遠貧困村卻路不平、電不通,老百姓長期喝不上干凈水,少見領導探訪,更無部門問津。
更有甚者,村村互相攀比,建戲臺,建廣場,購置健身器材,栽植名貴花木,不惜債臺高筑。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zhèn)田營村280余戶、1260人,2006年投資2萬余元完成巷道硬化工程,投資4萬余元完成巷道排水溝建設,投資2.6萬元搞村內巷道綠化,投資15萬元建成休閑廣場。為了以上工程,市政府資助1萬元,而該村每年的收入僅土地承包費8000元,2006年該村為此新增債務21萬余元,人均170多元。該市卿頭鎮(zhèn)三婁寺村2006年僅購買、栽植綠化苗木投資達25萬元,一年新增債務30多萬元。
這種重“點”輕“面”,在點上變味、在面上缺位,忽視農村整體規(guī)劃和全局指導的做法,違背試點示范的初衷,增大在面上推廣的難度,加重農民負擔,助長形式主義,不但起不到試點的引導作用,反而影響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妨礙了整個新農村建設大局?!?/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