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協(xié)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堅持把國防教育融入學生思想素質(zhì)教育的全過程

2014-09-15 00:53:56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徐 國 清 委員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努力“增強全民國防觀念”,貫徹落實這一要求,我認為必須抓住國防教育這個關鍵,突出大、中、小學生群體這個重點,體現(xiàn)軍民共育這個特色,有組織、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實施。特別是湖北作為文化大省、教育強省,各項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國人矚目的成就,走在了全國前列,國防教育也同樣應當走在前列。

    一、要不斷深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對祖國最深厚的情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同時也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當代學生作為未來祖國的建設者和生力軍,必須具備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前期,我們組織對5所共建學校進行了調(diào)查。在問及“談談你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時,很多學生都表示太空洞太抽象,不好回答,還有的理解則比較膚淺,回答比較粗略,沒有深度和廣度。在問及“你愛國嗎”時,大家不約而同地作出肯定的回答,但對于“怎樣才是愛國的表現(xiàn)”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表示“不太清楚”。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愛國主義在當代部分青少年群體中已在逐步缺失,這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是十分危險的。

    我認為,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一方面,思想認識要跟上。各部門特別是教育系統(tǒng),必須充分認識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極端重要性,認識到這是事關學生精神和靈魂的鑄造、事關國家興衰和民族存亡的大事,始終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對祖國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跳出實用主義的圈子,搞好頂層設計,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基礎教育課程,貫穿各階段教育始終,融入當代學生精神支柱塑造的全過程。另一方面,教育引導要到位。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搞好引導,著重講清愛國主義的基本內(nèi)涵、精神實質(zhì)、歷史淵源、時代特征、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激發(fā)廣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我省歷史文化藉蘊豐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集中,“紅色”旅游景點多的優(yōu)勢,組織學生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武漢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二七大罷工紀念館、黃麻起義紀念館,觀看《甲午風云》、《林則徐》等愛國主義影片,利用宣傳櫥窗進行愛國主義圖片展,通過直觀生動的教育,使他們深扎愛國的思想根子。

    二、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國防意識
    國防意識,是一種憂患和危機意識,是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可能面臨危機和挑戰(zhàn)的一種預測和防范的心理狀態(tài)。國防意識強弱,直接關系到國民綜合素質(zhì)和國家發(fā)展前景。由于長期的相對和平,很多人感受不到戰(zhàn)爭的氣息,認為戰(zhàn)爭離自己還很遙遠。近年來,武漢人防部門每年都組織防空襲演練,但許多人對防空警報卻無動于衷,沒有一絲緊張心理,沒有一絲關注情緒。調(diào)查中,在問及“對戰(zhàn)爭的認識”時,很多學生也是一臉茫然。有的學校也組織了一些軍訓,但目的也僅僅停留在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便于學校管理上,至于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則只是在口頭上提一提。

    增強國防意識,我認為應當從學生這個群體著手,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用好組織軍訓這個載體。進一步加大學生軍訓力度,借鑒部隊軍事訓練中好的做法,把國防意識培養(yǎng)與組織紀律觀念形成、身體素質(zhì)、意志品質(zhì)鍛煉一并作為軍訓的重要內(nèi)容來安排部署、組織實施。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知識層面的特點,進行不同科目的訓練、不同知識的傳授,確保國防意識培養(yǎng)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
    二是要突出課堂教育這個重心。始終把課堂教育作為國防意識培養(yǎng)的主陣地,深入調(diào)研,把握學生國防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編印國防教育教材,科學制定授課計劃,設置授課日程,并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將考核成績納入學生的總體成績中,進行綜合評估。
    三是要用活內(nèi)請外學這個形式。主動與駐地部隊結為共建單位,請軍隊官兵為國防教育教員或校外輔導員,請軍事院校專家教授講課作報告,為學生介紹國防知識、軍事常識、國際國內(nèi)軍事形勢。要突出臺海局勢這一主題,使學生深刻認識臺灣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國家利益和安全仍然面臨多方威脅等嚴峻現(xiàn)實,深刻理解“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憂”的道理。在遵守保密規(guī)定的前提下,組織軍營一日游,參觀國防教育基地、軍事場所等活動,增加他們的國防知識,強化他們的國防意識。

    三、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勇敢正義精神
    勇敢正義不僅是個人立身處世的一種品質(zhì)原則,而且是一種戰(zhàn)斗精神,一種民族精神。它不僅表現(xiàn)為軍人所特有的英勇善戰(zhàn)精神,而且表現(xiàn)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志品質(zhì)。當前,獨生子女已逐步成為社會的主流,“80后”的新生代已逐步走上歷史的舞臺,他們能否擔起時代的重任,能否經(jīng)受住未來戰(zhàn)爭的考驗,是一個現(xiàn)實而又緊迫的課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接受的觀念就是不要惹事生非,遇事繞著走,明哲保身,因而對社會上遇到的一些不平事,不是挺身而出,維護正義,而是漠然置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有的學生,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呵護,性格柔弱,心理脆弱,經(jīng)不起磨礪,受不了委曲,稍遇到波折便情緒低落,一蹶不振。對于“遇到困難怎么辦”的問題,選擇“勇敢面對”的很少,更多的則是選擇了“找父母幫助解決”。

    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勇敢正義精神,是加強國防教育的應有之義。
    一是要注重實踐磨礪。要經(jīng)常組織軍訓、體驗生活、支邊援教等活動,將學生置于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之中,讓他們直面現(xiàn)實,體驗和感悟挫折和困境,磨練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增強心理素質(zhì),提高隨機應變、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是要注重環(huán)境熏陶。要形成家庭、社會、學校、軍隊“四位一體”的共育機制,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灌輸,做到從點滴抓起,從小事做起,抓養(yǎng)成,促習慣,重內(nèi)化,弘揚正氣,營造倡導勇敢正義精神的濃厚氛圍。
    三是要注重典型引導。要大力宣揚軍地見義勇為的先進典型,特別是近年來我省的蔣雪峰、朱新傳、周大軍、劉應農(nóng)、尹飛等一批見義勇為模范,使廣大學生從身邊的英模人物身上找準人生的坐標,明是非、知善惡、辨美丑。對學生群體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要進行精神和物質(zhì)鼓勵,完善激勵機制,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導向作用。

       發(fā)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空軍武漢指揮所副司令員